湖南大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一直以“千年学府”的美名享誉国内。除了岳麓学院外,湖南大学能得以成为游客们的人气景点便是因其早期建筑。2013年,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些保存下来的建筑大都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柳士英、刘敦桢之手,体现出上世纪20~50年代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20、30年代的西洋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40年代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50年代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湖大早期建筑群风格变化展现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缩影,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书院向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共有9栋,包括:二院(今物理学院实验楼)、科学馆(今校办公楼)、工程馆(今教学北楼)、大礼堂、老图书馆、胜利斋教工宿舍、第一学生宿舍(今基建处办公楼)、第七学生宿舍(今离退休处办公楼)、老九舍(今重点实验室)。由于这些建筑并不是专门面向游客的景点,不少是湖大教学、办公会所,建议游客观赏建筑外观即可。
二院竣工于1929年,是留存最久的近代建筑。二院是当年湖大超出岳麓书院对外发展新建的第一栋教学楼,因而得名(岳麓书院为一院)。其建筑面积达2929㎡,是近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由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设计。二院高3.9米,采用西洋式屋顶,平面呈“山”字形。外墙由精美的红砖墙面构成,搭配原有的木质门窗、楼梯及栏杆,原滋原味的外观造型得到保留。
科学馆建于1937年,由湖南大学蔡泽奉教授设计,是西洋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虽然次年遭受日军轰炸,但主体保持完好。抗战结束,湖南地区受降仪式便是在此处进行。1948年,在柳士英教授的主持下,三层砖木结构的科学馆加建了一层。原有的塔楼、女儿墙及檐口得到保留,原平屋顶成为三楼楼板,其上添加了琉璃瓦的西洋式坡屋顶。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代表则有工程馆,由著名建筑学家柳士英设计。大楼建筑外观、内部门窗等细节都保持完好。工程馆是柳士英现代主义风格最典型的代表作。建筑选用了不少圆形的元素,比如楼梯间的圆弧性墙体,以及圆弧形窗檐,窗台和窗口墙体,此外还有水平线条布于墙面上,表现出德国表现主义流动线条的造型特征。柳士英技巧性地运用了圆形、曲线,营造动中有静的效果,人称“柳氏圆圈”。
喜爱中国传统风格建筑的游客可观赏大礼堂、老图书馆。这两处是人气较高的景点。剩下建筑的建筑也颇具时代特色,有时间的游客可慢慢游览。
岳麓书院
可能是出于文化习惯,各种“四大”评比在中国曾出不穷,比如“中国四大书院”便有众多版本。但在绝大多数版本中,唯有岳麓书院为诸家共推,可见其知名度。现如今的岳麓书院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位于湖南大学南校区。
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下,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奠定书院讲学基础。此后,书院经历过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但学脉绵延,弦歌不绝。早在宋朝时期,这里便流传民谣“道林三千众,书院一千徒”,著名理学家朱熹和张栻在此进行的“中和之辩”(史称“朱张会讲”)更是确定了学院作为全国理学重镇的地位;明朝,将中国古典哲学推向巅峰的王夫子便在此处求学;清朝,岳麓书院还走出了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等经世济民之才。可以说,岳麓书院是长沙当之无愧的文化窗口、文化名片。
1986年,湖南大学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对外正式开放。现如今的岳麓书院总面积达3.1万平方米,由书院主体、附属文庙、中国书院博物馆组成。书院古建筑群源于同治七年(1868年)大规模修建后留下的最后形制,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古建筑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布局,既营造了纵深感,还体现出 儒家尊卑有序、等级有别的文化特色。
书院主体结构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后期还恢复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以及复刻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王船山、罗典的专祠建筑。挂有复刻字迹乃至真迹牌匾的大门、二门、讲堂等建筑十分值得游客拍照留恋,但供祀孔子等人的专祠建筑略显单调,游览价值不高。建议游客优先观览岳麓书院历史陈列,会对整个书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观览景点也能更有一番体会。当然,请导游讲解,体验更佳。
中国书院博物馆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座展示中国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专题博物馆。馆内主要由展示古代书院发展历史的“弦歌千年展厅”、陈列学习用品和教学方法的“书院教育展厅”、介绍著名书院和代表人物的“书院学术展厅”构成。对书院历史文化有极大兴趣的游客,这里绝对值得慢慢摸索。
信息参考
湖南大学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岳麓书院
门票:50元/人
开放时间:7:30~18:00 (5月1日至10月31日);8:00~17:30 (11月1日至4月30日)
( 注:中国书院博物馆开、闭馆时间顺延半个小时 )